台大台文所: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

蘇碩斌

20091207

 

[A]

01台北18世紀前:

 ‧真不是個地方:西荷鄭氏時期,幾乎是蠻荒。清初入版圖,只是之於「台灣府」的相對方位,泛指今八掌溪以北

 ‧勉強是個地方:康熙48年(1709),陳賴章墾號報墾起始,漢人主導的農墾社會成形

 ‧台北有漢人集住,「地方」的意義出現,歷史從此開始

02台北的四時期史:先人墾荒/艋舺/大稻埕/城內

03四時期史之四:國家打造的城內

 ‧牡丹社事件後始設台北府:「台北」成為實質名詞,至少有三意義

  。廣義台北府:從今基隆到苗栗

  。狹義台北府:府治/府城之所在,今台北縣市與基隆

  。台北城:沒有防禦作用,僅是「有府便有城」的象徵意義,為艋舺、大稻埕間的新建城區

04四時期之四又引出「兩階段建設論」:國家的積極建設致使清末進入「現代化」......?而國家想統治就能統治?有待反省!

[B]

05不應該這麼簡單:

 ‧帝國時代三市街(艋舺、大稻埕、城內)由地方社會統治,國家意欲積極卻無能積極,即國家

  摸不著也看不見城市

 ‧地方(place)剷除為空間(space),現代國家才能運行權力

06(演講者)否定四時期線性論、二階段建設論,而是「地方社會」支配市街的發展史。

  關鍵詞:,船頭行為核心

07台北三市街是紳商傳統共同體:清末政治體系設計官府行政末端是吏役,卻誤以為地方自治頂端是頭人(總理、董事)。其實不是,而是郊商與士紳

08中國二段式統治(在台灣也通):中央到縣、縣下由地方治理(族姓、紳商、郊行)

 ‧國家給地方自主權力:郊行裁判有部分司法效力,國家不願也不想直接裁判。

  國家摸不著地方!(地方不均質)

 ‧國家對地方模糊管理:國家對土地、人口都無法直接得知,需透過傳統共同體。

  國家看不到地方!(地方不可見)

09三個市街 到 一個台北:均質化、可見化

10 place/space:「地方」必然有情感涉入,規劃者皆希望視城市為「空間」

11 日治:公共衛生、去彎改直:不可以看不見

12「知識」落實到空間為「統治技藝」

13地方成為空間,以配合國家與科學 ex 1908籌建博物館,原址光緒八年天后宮遭拆除

14物理學、哲學的發展系出同源,皆是(雙元革命後--工革、法革)人面對神的勝利

15空間的利便 vs 地方的驕傲:方便監控/流動/看穿的「空間」沒有人的意義,也就是失去了「地方的驕傲」

16「社區營造最後都走入觀光化...都市土地再利用連想都不敢想。資本主義這個敵人實在太可怕了...」ex畸形化的年貨大街

17沒有歷史感的地方:空間。空間沒有意義。「我主張所有東西(古蹟)的留下來,就沒有那麼多高架橋、快速道路,這個城市就會變慢...這就是我想要的。」

18「台大學生這麼凶悍為什麼羅斯福路和新生南路(不確定)還沒被光復?行人拒走天橋地下道、行人回到路面!(天哪這暗合我長久以來的想法)汽車的動力優先於行人的動力,是工業社會的邏輯。」

19媒介高度發展,你不活在此時此地的時空(如手機、網路),「所以我想回到『地方』」

20(文薰老師:網路是個空間,但「鄉民」這種詞出現表示仍然擁有了它「地方」的意義...?)不喜歡網路空間,但可賦予地方意義。然而這樣完全人為的地方/空間,人的傲慢自以為戰勝自然:沒有四季、晴雨、晝夜,人為符號建立的一切終將崩潰(文薰老師:老師所說呼應了朱天文〈世紀末的華麗〉!)「自以為建立了一座巴別塔,可以通天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ee 的頭像
    yee

    逃逸速度

   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