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以貌取人」的諄諄教誨,是錯的。
它對的時候只發生在,皇帝微服出巡,
或者王子虎落平陽,最後東山再起、賞
善罰惡,這類肥皂劇情要硬塞的道德啟
示裡。現實生活中,well非常遺憾,人
是社會性的動物,對於對方以「貌」傳
遞的訊息是敏感的。

這裡的「貌」不單指顏值高低,「貌」
包含哺乳類千變萬化的眼神,還有儀態、
衣著的形象--社會學說的「體現」
(embodiment,具體化),可以表達認
同,可以虛張聲勢。這個訊息的傳遞可
以有意為之,但更常無意流露。就算不
特別整飭,也會不言而喻的洩漏秘密
(我其實是),或先聲奪人的替你代言
(我反正是)。

人的全身上下都洶湧著具體符號和抽象
氣息。這些線索用來判斷人,多半是準
確的。型男不容許眼鏡髒污,甚至根本
不戴;塗著螢光粉紅唇色的靚妹,不太
進行動漫少女的天音問答;戴放大片剪
妹妹頭的底迪們,又怎麼能說自己愛的
不是葛格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