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題作《建豐二年》從出版初就被我列入守備清單,今天終於入手。假設國共內戰時,戰勝的是國民黨,共產黨敗逃克里米亞,歷史會是如何?台灣在這個虛構的時間裡成為「福建外海一個中度發展的農業省份」,可想而知,因為市場與建設都在「內地」(無誤。),青年勞動力外流,如今日海南島。沒有二二八(更正:對不起,應該還是有二二八的。二二八發生於國共內戰期間的1947年,內戰直到49年才結束)、沒有白色恐怖、沒有隔海分治的現況,還可能有今天這樣強悍的台獨思想嗎?

歷史真的很弔詭……

小說裡也玩了烏有時間的不敗命題,角色問,「假設當年是共產黨戰勝呢?」也就是把我們所處的現實當成假設的某種可能性。而我們確實可以回答,你都猜錯了,比那些更慘。

兩個啟示:一,文本內外纏裹成密不透風的地獄,救贖並不因假設的假設而存在。這是絕望的美學,像《1984》的主角發現地下革命黨不過是老大哥的爪牙。二,我們只能有一種命運,所以無論再歧異,共處同一時空的我們,只能同舟共濟。接受現況然後看看怎樣可以更好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