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性難移。

我知道這個工作,某個面向就是要無所怨尤,吞下所有倒鉤和針。但我常常,還是會退化成那個不可一世的績優生,想問:您哪位?憑什麼來給我排頭吃啊?潛台詞大概是:你不知道我是誰嗎。--但說真的,也誰都不是啊。就是本性太重,用了20年積攢的性格,如今說要移也像愚公移山,吃力不討好。

以前很迷信自己的能力,以為會讀幾個書就可以自然而然與眾不同,所以暴虎馮河,毫不在意人的關係,可以說斷就斷,很有個性。但長到20幾歲,差不多也就只能領悟,這輩子其實你也沒辦法去更遠的地方了,所有喜怒愛恨,也就是方圓幾個人的距離。

不討人愛的老人,並不是憑空出現的。(就是你們很愛抱怨的回老家需要打招呼的那些人啦)他們曾經是不討人愛的壯年,不討人愛的青年,不討人愛的少年。在人生的前期,沒有下硬功夫去練與人的關係,年齡上量的增長,不會突然在人生後半成為質的跨越。就真的是,馬齒徒長而已。

錢和人是現代生活的人類最麻煩的兩件事。兩件事都不容易。不痛下功夫,就變成硬傷。

所以很佩服爸爸和上手老師。能把所有本不屬於當初他們年紀所應該遭遇的羞辱、誤解(思考後,覺得最難忍受的兩種情緒),都一口吞掉。成語裡說自己把小辮子給人揪,叫授人以柄。但常常我面對的狀況都覺得,那些人是在授人以鉤吧,叫我吞下這些鐵蒺藜。

這個春假,最撼動我的就是那篇「哈佛研究了76年:什麼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?」的文章。作者說,原來燉了76年,哈佛給我們一碗濃濃的雞湯,叫作:愛。在愛中成長,能夠感到安全。擁有良好親密關係的人遇到挫折,復原得比較迅速,整個迴路比較健康。擁有不同的性格,給出不同的反應,得到不同的回饋,走向不同的結果。

性格決定命運,我是相信的。

所以我也能想像,也許不討人愛的老人,也曾經是無愛的中年、無愛的青年與無愛的童年。他們跟我一樣需要契機,在生命裡意識到這些事。他們也需要有一個環境,能夠像我一樣咬牙切齒的,練習這些事。

練習自覺(幹我又發怒了,OK我這怒氣從哪來),練習自控(fine我冷靜),練習給出不同的結果(好啦sorry),

練習愛這件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