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602_1070224_223043  

特別滾下床看公視播紀錄片《東京大審》。

麥克阿瑟登上日本沒多久,就發給華盛頓一份電報,指出「如果動天皇,日本將四分五裂,陷入內戰和共產革命,影響長達幾百年,日本將永遠脫離美國掌握」。

華盛頓嚇壞了,為了讓日本從戰前的敵人成為柔順的夥伴,美國和日本戰時軍方在大審前後卯起來串供,為了保天皇,把天皇塑造成一個受軍閥操控,柔弱、愛好和平的傀儡君主。讓天皇得以全身而退。

除了被判絞刑的戰犯頭子,如東條英機,其他判終身監禁的不久後都獲得特赦。日本民間和國際社會都更看出,東京大審就是政治意圖勝過正義追究的花槍,虛晃一招。

如果連天皇都無罪,那戰爭時期犯過錯的日本人為什麼還需要自責呢?責任追究的遺失,造成了戰後持續糾葛的歷史難題,包含日本沒有誠意的戰爭反省,和受侵略鄰國,比如中日的心結。

就戰敗國日本而言,他們的佔領者美國是帶著仇恨來的,所以他們想用效忠博得美國好感,同時以拖待變,終於迎來戰後新形勢:美蘇冷戰體制確立。日本納入美國圍堵共產勢力的佈局,成功在戰後留有一息(不然據說美國本來要把日本改造成一熱愛和平的農業國家,這很嚇人)。

而美國換來至今長達七十年,遠東地區、亞洲局勢忠誠的同盟夥伴,培植了不只一個世代的親美保守政權。即使經過激烈如安保鬥爭,都沒能真正撼動這個體制。

東京大審與歐洲戰場的紐倫堡大審比起來,真的像一場荒謬劇,審判的劇本早就寫好了,就算來自各國的選派法官們寫下長達數千頁的不同意見書,司法還是敗給國際政治,強不過以麥克阿瑟為化身的美國意志。美國的利益、日本的自保,都算實現了。但那以什麼做為代價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