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佛學不是宗教,是哲學
/蔣揚仁欽
*無差別/無派別畢業(各大教派的學校都待過);哈佛文學院南亞系,修習辯論語言
-達賴喇嘛尊者交代任務:以學術角度分享宗教
-不可能讓70億人都成為佛教徒
‧佛法科學(真相)
‧佛法宗義[見解](解讀真相)
‧佛法教義修行
*苦樂都來源於心理、生理,但心理>>>生理
-誰會有系統的教你「心理如何快樂」?佛教就是這門學問
-「自他相換」是一個平靜的好方式:自己在自己心中的位置,與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交換,把原本愛己、排斥、漠視的心態轉換到他人身上
*「Happiness」
-摧毀快樂的情緒:「煩惱」
‧不需理由,自然產生
‧以自我為中心才會產生
‧不爽
‧有幻想能去追求,但容易瓦解 ex貪婪、報復
-與煩惱相對的是非煩惱的善心from keep thinking「真相、理由是什麼?」
*漢傳佛教的回答比較偏傳統道德律令:這麼想就對了,別問太多;藏傳佛教比較偏自願式的啟發
*如何斷除煩惱?:「空信」(△不是虛無,而是看透本質)
-沒有事物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呈現它的作用與性質
【故事模式啟動】
*〈三寶記〉(及其自釋):自己永遠都是一個,但他人永遠都是無數
-愛我執 vs 愛他心 的辯論(△藏傳佛教有個傳統就是喇嘛們辯經)
愛我執:「我的痛苦由我承受,當然要只愛我。」
愛他心:「如果誰承受誰就解決,那年輕的我為何需要努力,以解決老去的我的痛苦?」
愛我執:「年輕與老去的我是同一個我。」
愛他心:「我苦雖然是我承受,但那不是來自苦的本質,而是觀點。--比如兒子受傷的媽媽,自己沒有受傷,但承受的痛苦可能比兒子本人更苦。」
-心力縮小,勇氣就提不起來,任何痛苦都會放大--相反的,若想一切有情眾生,則能使苦清淡;生命體都想離苦得樂
愛我執:「好,愛其他人可以,但為什麼需要連仇人都愛?」
愛他心:「需要認識誰是『真正的仇敵』。即使學佛如我們,仍然會被煩惱控制,何況我們的仇敵?他也是受害者。他之所以選擇與你成為仇敵,是源自於他內心的煩惱,這份煩惱才是你真正的仇敵,而不是那個人。你甚至應該幫助消滅他人/敵人內心的煩惱。」
-煩惱來自於不瞭解空信/真相→那個人是應該憐憫的對,他內心的煩惱才是真正的仇敵
愛我執:「那麼,尊重他就好,何須愛?」
愛他心:「如果以他人反應決定愛--那你為何愛錢?錢不會給你反應。但你會說,因為錢有作用。如果是這樣,那更要愛一切有情眾生,因為因果絲毫不爽:純粹愛別人的當下,就是滿足感、就是幸福感,也累積的福報。--願去除眾生痛苦,願生起對眾生的責任感;它比錢好用。錢還要『買到』才有滿足感。」
愛我執:「但是仇敵會傷害我們,這樣還愛他?」
愛他心:「六苦行--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(智慧),其餘都能自修,唯有『忍辱』,必須藉由仇敵修得。」
-世界佈滿荊棘,不可能找到覆蓋大地的皮革,不如找一塊貼在腳下的皮革--與其消滅所有仇敵,不如消滅視人為仇敵的那顆心。
-偏愛、侷限愛,經由仇敵才轉換成無限愛
-「一切有情眾生」是一片霧茫茫,倒不如直接把最討厭的人抓來當作修練
粗分愛我執:我高於他人
細微愛我執:我與他人無異
vs
菩薩:他人於我之上
*自私沒有錯,但不要用置自己於他人之上來保護自己。若自私是快樂之道,那我們應該愈自私愈快樂。睿智的自私應該是,置自己於他人之下,得到(給自己的)滿足與幸福 ex迴向給討人厭的蛇,忽然獲得了幸福感XD ex觀想把財富分文不剩給Bill Gates,「他已經那麼有錢了幹嘛還給他!」就能捕捉野生愛我執
→苦不是來自苦的本質,而是觀點。所以這個「我」常被愛我執玩弄於鼓掌之間
→可以刻意操作,刺激愛我執浮現,把心頭悶發洩給愛我執
BUT,觀想與行動要搭配,而且要以自然心,歡喜甘願,不要強迫自己立刻傾家蕩產捐給乞丐 or Bill Gates,但想可以大肆,並且一定要持續的想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