唉,老文重貼。有修改得比較接近白話文,希望大家看得懂我的語重心長:

想起最近張兆志以「神回覆」被封「愛情診療師」,之後也真三分顏色就開起染坊、自我標榜起來。是的那些回覆固然很爽,但始終是一種父權的再現:分手的女友是垃圾(資源回收說);女砲友是小便斗。

第一,他沒有意願調解當事人的心理掙扎,只藉打臉吸引眾人圍觀,他譁眾取寵,讀者也就照單全收。這是個人人都能對「兩性關係」說三道四的年代,每個人也都能輕易「共感」當事人的處境:她一哭我也哀傷,她被小三搶男友我也大罵賤貨,兆志打我臉我也覺得警醒。只要把話講得直白,也就是醜陋一點,就能博得許多自動對號入座的當事人的一片讚(當然,當事人願意把臉伸上去又值得另闢專文分析);

第二,他沒有拆解性別的「結構」問題,也就是他沒有能力去分析,為什麼成千上萬的飲食男女,像到了年齡就自動發配劇本和服裝的演員,彼此重複那些上一個世代、同一個世代的男男女女早就說過的台詞、搬演過的陳腔濫調。他不斷解決「現象」或說「徵兆」,卻沒有直擊產生問題的「根源」(如果你懂ageLOC你就懂我在說什麼)

最後,他愉快的消費現況。而「現況」就是「女生是便器和垃圾」,是「不自我保護就活該被男人踐踏」的一方。他沒有道德勇氣或責任感去指出「應然」--我們應該如何想像或建立更民主對等的親密關係。

所以拜託,我這真的不是另類行銷,是這種垃圾,不、要、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