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
大一有一堂電影分析的課,雖然只上過一堂,但在期末還是擠出萬字報告,完全犧牲社會學甲這類的課程。我挑的電影是《風聲》,蘇有朋、黃曉明、周迅、李冰冰主演,後來雙姝鬥,由李冰冰拿到金馬獎影后的諜報片。
非常好看,雖然我朋友都表示不理解。詭譎陰沉的時刻,雕梁畫棟,衣香鬢影,背景卻是古典樂。雙姝的對手戲到今天看都還有光爆。她們的旗袍扮相簡直讓我開始成為周迅腦粉。
昨天發現這齣2008年中國的諜報連續劇,讓我重新尋回生命的意義。
男主角在國民黨從事特務,女友是忠貞的共產黨員。那時已到抗戰盡頭,日本人快投降了,國民黨情報機構山頭林立(軍統、中統、CC,複雜得),又互相和共產黨滲透「策反」。就是拉人。
男主角本來覺得這就是工作,但陰差陽錯,發覺國民黨大佬公器私用和貪污腐敗,鬼使神差覺得改投共黨也沒有不好,於是長期接受共黨指示,在國民黨情報高層擔任潛伏間諜。
女友在組織指揮下下落不明,卻派了一個不識字的鄉下女人,太行山裡共軍抗日游擊戰小隊長,來給她當表面上的夫人。
這些民國宮鬥倒是讓我想起最愛的清朝宮鬥。男人並沒有比較光明磊落,只要是人就有主義與信仰,也有利益和私心。
除了偶爾提起共產黨就會迸出慷慨澎湃的音樂,然後角色開始很激動要為國為民之外的殭屍片段,其它的陰謀智計、主角活在政治鬥爭的刀尖上的緊繃,都超級好看。
只要知道敘事者的史觀就能先對一定有的民族情懷免疫,就可以輕鬆欣賞劇情,並且開了一排民國史的標籤頁待讀。
2.
我看完《潛伏》了。
經過甄嬛傳,我心中對於戲劇的經典結局很明確,就是「主角在形式上成功、但實質上失敗了」,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被推上一個憾人的高峰,譫妄一些無常、我命--這個失敗大部分是失去重要的人、失去重要的東西,最一刀斃命的東西就是初衷的遺落。
畢竟鬥爭片裡要死太多人了,人命可以悲傷,但不是那麼重要。
甄嬛傳中,甄家三個女兒不是進入皇室,就是嫁給王爺,甄嬛本人成為太后,權傾朝野。形式上她成功了,活到最後、所有政敵都被消滅。
然而實質上對她而言,她終究失敗,或者說她付出的代價太龐大了。她犧牲的事物已經綿裡藏針在戲的最前頭,在終末冷不防出來刺痛觀眾握著棉花的手。
第76集:「臣妾要這天下來做什麼呢?臣妾想要的,始終沒有得到。」第5集:「願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離。」
形勢比人強,再不甘願,角色也得做出某些選擇。然而選擇終將付出代價。那是即使最後「成功」也不能挽救的失敗。能寫出這種受形勢駕凌,無可奈何的倖存,是最高段數的劇本。
所以邊追劇我就邊在想《潛伏》最好的結局是什麼?歷史的結局我們已經知道了,共產黨戰勝,這段潛伏的夫妻必將受到表揚。這種表面上成功最大的缺憾是什麼?也就是在史實的框架中,卻迴旋出最強烈的戲劇張力,做法是什麼?
--兩人中有一人死亡,違反他們約定的「一起活到解放」?哪一個死更壯懷激烈?應該是余則成。翠平懷孕,腹中遺子,覆蹈余則成當初的讖言:一個寡婦帶上孩子,來給丈夫哭墳。
最後還是證明我段數太低,道行尚淺啊。人再寫怎麼寫得過現實呢?好多網友在下面評論「某黨嘴臉太透徹了」。回頭再看劇本,你要在2008年「主旋律」號角響起時突圍而出,歌功頌黨國,又得只讓閱眾看出最後一點點暗諷的意思。
處心積慮,埋兵伏將啊,這本身也是一種潛伏吧。
鬥爭片裡要死太多人了。最沉痛的悲傷是活著,都活著。但不是我們本來想要活成的樣子。主義等主義的撕毀,理想待理想的幻滅。網友指出,劇裡人人都有私慾,只那個(好幾次要為主角捏冷汗的)帥反派,「才是真正愛中國的人啊」,他一出場就說了:有一天他要讓孩子人人有書念。
歷史之下,人是什麼?理想實現,復又何去?
余則成說,我們的故事得有孩子來聽。我們還在,孩子也有,只是故事呢?是誰的版本?精心構築的故事中,誰隱姓埋名,誰又下落不明?國家的戰爭結束了,可是我們的和平什麼時候才來呢?